马来西亚华人选民有三类:反对国阵、拥护国阵、和无动于衷者(中 间选民或弃权者)。所有数据显示,绝对大部份华人选民为第一类选 民,高达百分之八十,就投票统计而言不可能比这个数据更高了。
也就是说,华人选民政党轮替之意愿历来极为高涨,尤其是上两届大 选,在现有的民主制度下投下一票,已尽全力。独立60年, 对国阵政府种族政治政权深感失望,而近年之治理腐败之极致, 直把他们推向灰心消极的边缘。
然而,对执政者绝望是否也表示对“政党轮替”心死?可能不能同日 而言。
希盟领导层逐渐成型,以前任首相马哈迪为首,诡谲多变的马来西亚 政治又加上一层怪诞。
马哈迪执政22年,毁誉参半,卸任后仍然不断参与政治,93高龄 还不忘搞倒他曾认可接棒的纳吉。其实当前马来西亚仍然处于“ 后马哈迪时代”,马哈迪卸任后的13年,我们见证了盘根错节的马 哈迪政治文化的延续。长期担任首相培育出来的各种思维和文化( 官商一体化、斗争意识、种族分化),以及扶植朋党利益集团、 裙带关系等等,在这贪奢肥沃的土壤继续发酵。 他22年政治政绩的腐化,现在还不断地开花结果。不过看来他还具 有盘踞政权者所无的羞耻之心,立志收拾残局。
华人选民应该把当前马哈迪之再度崛起视为巫统(马来人权力)分裂 的再现。这一次的分别在于,马哈迪结合了大部份的反对势力,所引 发的效应会比以前更具冲刺性。阵线轮替的可能建立在流离的马来人 选票,不在于已经相当一致的华人选票。
在州选举上华人选民可以是“关键少数”,但是在全国选举上,马来 选票才是政党轮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华人选民大可“乐见其成”。 马来选民若真有替换政府之意,华人选民可有“成人之美”?
“改朝换代”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不可思议,虽然困难重 重。东南亚各国政权之和平移转有例可循。至于国阵政权真的一天被 替换,新的马来西亚如何重建,看来还是会走回马哈迪的原路。马哈 迪主导的土著团结党是马来人与土著为基本的政党,可以视为巫统的 分支,即使希望联盟(行动党、公正党与国家诚信党) 配合马哈迪的土著团结党夺得政权,国阵的种族政治模式不会改变。
看看当前舞台上的人物,无论在朝在野,都是纵横政坛多年的熟脸孔 。93岁的马哈迪、同是70岁的慕尤丁和安华、76岁的林吉祥, 23岁就从政的纳吉(64岁),马来西亚的政治人物志离不开20 年前的摆列。新意何在?
改革何在?理想何在?他们可以用政治枭雄形容之。枭雄有远见和雄 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奸诈阴险的一面。现在似乎以后者为主干。 慕尤丁担任副首相时有一句名言:“我是以马来人优先, 马来西亚人居次”。这就是马来西亚政治的宿命。 现在整体的政治格局是马来人至上、斗争至上、权宜至上。“ 后纳吉时代”的来临,大概也脱离不了马哈迪时代的阴影。
华人选民不可以对政党轮替悲观,同时,他们也不可以对一旦政党轮 替之后的政局抱有幻想。
摘录自 星洲日报 /何启良博士